产品中心

专访纽扣家庭教育洪岩老师:最好的亲子关系—各自努力顶峰相见
TIME: 2024.12.11

  一方面,我会根据家庭的情况,安排适合这个家庭的课程,指导父母系统地学习;

  第二个方面,根据家长的反馈,看到他们日常与孩子是如何互动的,再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说得更好、交流得更好、互动得更好。

  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案例,是一个13岁的女孩,她和妈妈的关系非常好,和爸爸的关系非常紧张。找到我们的时候,孩子已经休学一年的时间。

  她的问题不是像普通的孩子那样,直接摆烂躺平,她会不停地给妈妈承诺,我会好好学习,明天开始我就要好好地用功。她也能够坚持几天,但是几天以后,就又开始玩手机,不能够按照自己之前的计划去做。

  所以家长找到我们的时候,希望我们也可以去调整孩子。但是,在我和这个家长打完第一通电话以后,我就发现这个家庭的问题其实不在于孩子,更多的是在于妈妈。

  他们家庭的情况是妈妈承担了很多,非常的辛苦,她相当于是独自抚养了女儿和一个已经上大学的儿子。孩子妈妈既要工作,又要抚养孩子。

  女儿是非常心疼妈妈,非常爱妈妈的,也很善良懂事,她想要帮妈妈承担。但是一个13岁的女孩是没能力去做这些事情的,这些就变成了她自己的压力。

  所以这个家庭就变成了,妈妈很多东西承担不了,女儿想去帮她承担,却又无能为力,就导致了女儿压力过重,开始在家里面去躺平,她不停地向妈妈承诺,我想要变好,我想要学习,却永远都无法付诸于真正的行动。她的问题来源于,想要变好却又无能为力。

  我打完第一通电话以后,我对家庭的调整的方案是,给妈妈赋能,让妈妈过好她自己的生活,让妈妈能够有力量,有能量去支撑她自己的工作,支撑她自己的人际交往,让孩子有一个榜样。有一个有力量的妈妈,才会有一个有力量的女儿。

  我给妈妈安排了课程,妈妈开始带着孩子学习。妈妈告诉孩子,她在学习家庭教育,学习一些情绪管理的课程。而且妈妈还会在孩子面前去学习这些课程,每天写笔记,这样妈妈就有一个正面的影响。孩子看着妈妈竟然能够认真的学习,为自己的生活去努力,那么孩子自然也就有了一个动力,他也开始跟着妈妈一起写笔记,后来母女两个人就变成了互相学习的战友。

  在整个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事情,我也在教指导妈妈,如何和孩子正确的沟通,当孩子有一些懈怠的时候,我就会跟妈妈说:“你去和孩子去说好,我们两个人的关系是‘各自努力,顶峰相见’”!孩子也把这一句话一直记在心里。

  孩子现在跟妈妈说,我不再是为妈妈学习了,以前我都是被迫学习的,现在我是真正的为自己而学。而且孩子有自己的想法,她想要去当律师。她有自己的职业目标,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变化。

  很多家庭来找到我们的时候,是由于孩子的问题,孩子厌学、孩子沉迷于游戏等等,实际上我们去接触了以后发现,根源或许是在家长身上,当家长做好了调整,孩子自然而然就好了。

  我选择成为心理咨询师,是因为个人的一些原因。当我生完孩子不久,我也经历了产后抑郁。在崩溃的边缘我自己找到了一些书籍,慢慢地接触到了这个行业,学习了很多的知识,自己帮助自身疗愈了很多。慢慢的也就走上了这条路,也想要去帮助别人。

  我觉得纽扣家庭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。现在的社会,大家逐渐重视家庭教育,像习主席也讲过,家长要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。

  如果家长在成为父母之前,去学习一些家庭教育,这个是最好的。但是实际上我们大部分的情况是,家长只会使用自己经历过的被教育的方式去教育孩子,实际上的意思就是拿第一代的一些经验和体验,去教育第三代的孩子。

  这样必然是不会有好结果的,因为时代在发展,现在的孩子所处的环境和以前的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
  所以很多家长找到我们的时候,其实没做到未雨绸缪,都是在亡羊补牢。不过即使是亡羊补牢,只要家长能够想到自己的家庭是需要帮助的,是需要一些学习的,那么这就是一个好事情,能够促使家庭慢慢的变好,这都是一个改变的开始。

  所以能够未雨绸缪的家庭教育,当然是最好的,但即使没有,亡羊补牢也是非常好的。

  在做这份工作以前,我认为家长需要的是方法,需要的是一些行为上的指导。但是,真正的开始深入这个工作以后,发现很多家庭缺的不是方法,也不是行为上的指导,而是情绪控制。如果家庭能够把情绪管控好,那么孩子也不可能会成为一个乱发脾气的,或者非常叛逆的孩子。

  有时家长会过于的去寻求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,例如孩子厌学了到底应该怎么办,孩子沉迷游戏到底应该怎么办,或者是孩子早恋了应该是怎么办。

  他们寻求更多的都是方法,我们更多地是帮助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,了解孩子到底是在想什么,他的心声到底是什么,从而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角度。

  平时我更多的是老师的角色、妻子的角色、妈妈的角色。当我有一些不积极的情绪的时候,我会回归到自己,自己去逛个街,吃点美食,或者就是去楼下散散心。这些都是让自己回归到属于自己的角色当中,沉静下来。我有些时候也会去爬一爬山,当爬到山顶的时候,我的眼界变宽了,心境变大了,有些事就变小了。

  我的孩子还比较小,我也是在和孩子一起共同地成长。我做的这一份工作,给我教育孩子带来了一些便利,因为我的工作能够应用到生活当中。

  但是对我来说,我需要做的是,不要给自己设定那么多的标准,不要总想着做的完美。按照书本养孩子其实是养不好的,我需要给孩子一些空间,也要给自己一些空间,允许孩子去犯错,允许他不像书本中的孩子那么完美,去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。

  他可能很调皮,很贪玩,也可能对学习知识不太感兴趣,我也要去接纳。他有他的人生,我有我的人生。我喜欢读书,喜欢探索知识的海洋,但不代表孩子也一定要这个样子,也不代表他不走我这条路就会失败,或者有一个糟糕的人生。这是我一直在警醒自己的,也是我看了这么多的案例,我自己的一些感悟。

  对于我自己而言,抛去妻子、孩子、老师这些角色,我会让自己去探索更多的爱好。我喜欢去做一些手帐,画一些画,练一练字,这一些都会让我感觉自己的内心得到平静。

  除了这些精神方面的,我还有一些肤浅一点的爱好,买衣服呀,化化妆呀,去爱美呀,这个就是我作为我个人,给自己的角色赋能的一些方式和行为。

  我也在努力地平衡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关系。工作带给我的价值感是我不可或缺的,我需要在工作当中获取一些能量,一些成就感和价值感,回到生活当中,我可以给孩子更多的耐心,更好的去对待他。

  我们的这份工作在下班时间也有一定可能会接到家长的电话,影响到自己的一些正常生活。对于这一点,我是尽量地把所有的工作安排在白天工作的时间,偶尔会有一些在晚上,我也尽量和家长协调好时间,例如我们约好在8点,在我儿子睡着以后,或者在我下班路上之类的,尽量的去平衡两者的关系。

  首先是对我个人的意义,工作让我更加有成就感,让我能够越来越好的去探索自己的内心,过好自己的生活。这个是对我自己的影响。

  第二个是我可以去帮助更多的人,用我自己的专业相关知识,去帮助更多的家长,让他们的家庭也过得更加的幸福。更加的和谐。

  如果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能做好自己的角色,每个家庭能够顾好自己的家庭,那么其实我们整个社会,整个国家也会变得更的好。

  我一直提醒自己,先照顾好自己,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和身体,才能够做好其他的角色,以及做好其他的事情。就像我分享的这个案例,如果家长自己都没有力量,家长自己的角色都没有顾及好,又怎么可以帮助孩子、引导孩子。先做好自己,你才能够去做好妻子,或者做好妈妈的角色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