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贵族精神的三大支柱:文化教养社会担当自由灵魂
TIME: 2025.01.26

  真正的贵族精神不是爆发户精神,而是一种以荣誉、责任、勇气、自律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人文精神。

  真正的贵族精神,应该有三根重要的支柱,一是文化的教养,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,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,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;二是社会的担当,作为社会精英,严于自律,珍惜荣誉,扶助,担当起社区与国家的责任;三是自由的灵魂,有独立的意志,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。

  精神的贵族不一定富有,富有之人并不全是贵族。因为这种贵族精神不是用钱可以买来的。

  精神的贵族不一定富有,富有之人并不全是贵族。贵族精神不是用钱可以买来的。

  现如今,中国的许多有钱人把孩子送到英国上贵族学校,想让他们毕业后也能成为贵族,但当他们发现即使是英国最好的学校——伊顿公学的学生,睡硬板床,吃粗茶淡饭,每天还要接受很严格的训练。甚至比平民学校的学生还要苦时。他们怎么也弄不明白这些苦行僧式的生活同贵族精神究竟有何联系。

  其实这一点也不希奇,因为西方所崇尚的贵族精神不是“暴发户”精神,而是一种以荣誉、责任、勇气、自律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。

  世界著名的贵族学校要实行如此严格和艰苦的军事化训练,目的是要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律精神。

  真正的贵族一定是富于自制力,一定是有强大精神力量的,而这种精神力量需要从小加以培养。

  伊顿公学也确实用这样的形式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物,比如打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将军,就是伊顿公学的高材生。

  威灵顿是世界军事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,他在和拿破仑进行决战的时候,曾经留下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。

  当时他冒着炮火在前线观察敌情,他的参谋多次劝他早点撤下去,因为前线太危险,可是威灵顿就是不动,参谋只好问他,您万一阵亡了有什么遗言?

  现在很多人所理解的贵族生活就是住别墅、买宾利车、打高尔夫,就是挥金如土、花天酒地,就是对人呼之即来,挥之即去。

  但是,英国贵族学校的学生睡的是硬板床,吃的是粗茶淡饭,每天还要经过非常艰苦严格的训练,这甚至比平民学校还要辛苦。

  在很多人的意识里,富与贵是一样的,没什么区别。但事实上这是两回事儿。富是物质的,贵是精神的。

  贵族精神,首先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这个人要自制,要克己,要奉献自己,服务国家。英国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,毫无疑问,是贵族。

  英国皇室把他们送到陆军军官学校去进行学习,毕业后,哈里王子还被派到阿富汗前线,做一名机枪手。

  英国皇室知道哈里王子身份的高贵,也知道前线的危险。但是他们公认,为国家奉献自己、承担风险是王子的本职,或是说本分所在,是理所当然的。

  英国二战的时候有一张照片流传得非常广,当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到伦敦的贫民窟进行视察,他站在一个东倒西歪的房子门口,对里面一贫如洗的老太太说:

  “请问我可以进来吗?”这体现了对底层人的一种尊重,而真正的贵族是懂得尊重别人的。

  1793年1月21日,在巴黎的协和广场,一个行将被处死的囚徒,上断头台时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,她马上下意识地说了句:“对不起,先生。”

  而此刻她的丈夫路易十六,面对杀气腾腾的刽子手,留下的则是这般坦然高贵的遗言:“我清白死去。我原谅我的敌人,但愿我的血能平息上帝的怒火。”

  两个世纪之后,时任法国总统的密特朗在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的庆典上真诚地表示:“路易十六是个好人,把他处死是件悲剧……”

  1910年10月28日,一位83岁高龄的老人,为了拯救备受煎熬一生的灵魂,决意把所有的家产分给穷人,随后他离开自己辽阔的庄园出走了,带着聂赫留朵夫式的忏悔,最终像流浪汉一样死在一个荒芜的小车站。

  “这种没有光彩的卑微的最后命运,无损他的伟大……如果他不是为我们这些人去承受苦难,那么列夫·托尔斯泰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属于全人类……”

  西方直到18世纪,贵族依然是主流社会,发挥着重要的作用,直到今天,英国仍然保留着贵族的爵位、封号。

  当西方的贵族社会转入到平民社会之后,资产阶级并没有掀起否定、批判贵族文化的精神浪潮,相反的,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贵族学校去学习,买贵族的纹饰、徽章,买贵族的头衔,想全方位继承贵族的衣钵。

  著名报人储安平在《英国采风录》中说过,英国的贵族制度之所以能延续至今,是因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。

  西方中世纪的战争好多跟中国春秋战争非常相似,战场上是对手,下了战场仍然还是朋友。所以当时的好多战争,在今天看来就有点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。

  公元前1135年,英国国王亨利一世去世了,他的外甥斯蒂芬和他的外孙亨利二世都觉得自身有权继承英国王位。

  斯蒂芬本身在英国,就捷足先登,抢先登上了王位;亨利二世在欧洲大陆,听到这一条消息后愤愤不平,在欧洲大陆组织了一支雇佣军前来攻打斯蒂芬。

  那个时候亨利二世很年轻,经验不足,出兵的时候没有很好的筹划,所以大兵千里迢迢开到了英伦三岛一上岸,就发现钱已花光了,没粮食了。

  怎么办呢?这样一个时间段亨利二世作出了一个一般人绝对想不到的选择,给对手斯蒂芬写了封求援信,说我出征准备不周,没了粮草,您能不能给我点接济,让我把这些雇佣军遣散回欧洲。

  斯蒂芬居然慷慨解囊,给了亨利二世一笔钱。可后来亨利二世竟然第二次发动了同样的战争来争夺王位。

  人家当初接济你,你现在又杀回来了,这在中国人看来是忘恩负义。但欧洲的贵族认为对手的宽容是理所当然的,该竞争的还是要接着竞争。

  他和斯蒂芬签订了一个条约,就是这王位还是由斯蒂芬来做,把亨利二世立为太子,一旦斯蒂芬百年之后,由亨利二世来继承王位。

  在一般人眼中,好不容易打赢了,却只得了接班人的名义,好像不值得。按照中国皇位争夺,非杀个你死我活不可。

  另外还有一场战争也非常有戏剧性。英国爱德华三世两个儿子兰开斯特公爵和约克公爵的后代,都对英国王位感兴趣,于是两个家族间发起了一场内战。

  战争的结局竟然是不打不成交,两大家族后来打出了感情,互通了婚姻,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娶了约克家族的伊丽莎白。

  在欧洲的政治中,有一个特殊传统,就是一个国王,即使是被从王位上推翻下来,也会受到必要的礼遇,这也是骑士精神的一种体现。

  欧洲的贵族宁可承担养虎为患的后果也不愿意丧失自己的风度。1688年,威廉三世攻打詹姆斯二世。

  威廉三世是詹姆斯二世的女婿,但他认为这个王位应该是属于自身个人的,所以从詹姆斯二世手中夺取了英国王位,把自己的岳父给俘虏了。

  他把自己的岳父关在靠近海边的一座城堡里,同时在城堡靠海那一侧给他留了一条小船。詹姆斯二世心领神会,就坐着这条小船逃到了欧洲。

  第二年詹姆斯二世组织了一支雇佣军想重新夺回王位。这时威廉三世正在和法国进行战争,自己岳父卷土重来,不得不腾出一只手来对付岳父。

  正如荷兰史学家约翰·赫伊津哈所说的,“火药的传入虽然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,但是中世纪骑士所体现的并且被理想化的骑士精神,却在近代西方文化中得以保留”。

  这种骑士精神实际上就是贵族精神的一部分,它作为一种道德理想,对西方人的民族性格有着长久的影响。

  西方进入平民社会之后,贵族之间网开一面的传统在高层政治中还依然得以保留。比如在美国南北战争中,南方军即将面临失败,军官中有人提议化整为零分散到老百姓家里,进入山区打游击战。

  但当时南军最高统帅罗伯特·李将军却不同意,他说:“战争是军人的职业,我们要是这样做,就等于把战争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老百姓。我虽然算不上一个优秀的军人,但我绝不会同意这样做,如果能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南方老百姓的安宁,我宁愿作为战争犯被处死。”

  本来他确实应该按照军法对罗伯特·李进行处置,但是他认为南北之间的仇恨宜解不宜结,所以对李将军说,您也到了退休年龄了,就告老还乡吧。

  洛克菲勒帝国那个小洛克菲勒在上大学的时候,过的是贫穷的生活,自己烫裤子,自己缝钮扣,不抽烟,不喝酒,不随便到剧院去看电影,和他爸爸一样,把每一笔开支都记在小本子上。

  这些人看上去很节约,但是并不小气,因为在面向社会进行捐赠的时候,都非常慷慨。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比尔·盖茨,后来把他名下所有的财产全都捐给了社会。

  这种精神,从一个角度来看是慷慨,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读,也能说是一种担当精神,一种社会责任感。

  所以在今天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当中,最让我们感动的就是这种无处不在的担当精神。

  比如西方的航海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,当一艘船遇到危险要沉没的时候,船长肯定是最后一个离开的,或有的船长干脆选择和船一起沉没,这就是从贵族精神延续下来的一种承担精神。

  在电影《泰坦尼克号》中,船即将沉没的时候,船长走进了船长室,选择了和船共存亡,这就是一种担当精神。

  在大船开始沉没的时候,船长请船上的小乐队到甲板上来演奏,以安抚大家的情绪。

  在演奏完毕之后,首席乐手向大家鞠了一躬,乐手们开始离去,船上非常混乱,大船马上就要沉没了。

  首席乐手看见大家都走远了,他自己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,架起小提琴,拉起了一支新的曲子,已经走远的乐手,听到音乐声,不约而同地又回到了首席乐手身边,大家重新开始演奏。

  船要沉没了,大家相互握手,互道珍重,首席乐手说:“今天晚上,能和大家一起合作,是我终身的荣幸。”

  “凡是一个真正的贵族绅士,他们都看不起金钱……英国人以为一个真正的贵族绅士是一个真正高贵的人,正直、不偏私、不畏难、甚至能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,他不单单是一个有荣誉的、而且是一个有良知的人。”

  就像当年张爱玲所说的,旧上海公寓里的那个电梯工,一定要衣冠楚楚,领带打得整整齐齐,才肯出来给顾客开电梯,这也体现了一种贵族风度。

  还比如许纪霖教授所说的,有一个下岗的三轮车夫,靠自己蹬三轮车的微薄收入,养活了几十个孤儿,一个一个送他们去上学,我们也可以说,这个人具有一定的贵族精神。

  所以说,贵族精神说离我们远也远,说离我们近也很近,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精神贵族。

  英文里的noble,除了有“贵族”的含义外,还有“出身高贵的”、“高尚的”、“伟大的”、“崇高的”、“卓越的”、“辉煌的”等含义。

  “贵族精神”则包括高贵的气质、宽厚的爱心、悲悯的情怀、清洁的精神、承担的勇气;以及坚韧的生命力、人格的尊严、人性的良知、不媚、不娇、不乞、不怜;始终恪守“美德和荣誉高于一切”的原则。

  “贵族精神”并不必然为“贵族”所垄断,寻常大众只要不断努力学习坚持塑造自己的人格状态,同样是具有“贵族精神”的贵族,我们所要强调的是“精神的贵族化”。

  拥有高档住宅、豪车、美女如云、消费欧洲奢侈品、子女入学“贵族学校”和出国留学等等,崇尚这样的贵族式生活方式,更多只是一种的贵族生活。

  不是表现在人对精神和审美的追求,而是体现在挥金如土绫络绸缎花天酒地的金钱主义形式上。

  贵族化中的“贵”,就是华丽、气派、显赫、奢侈等形式。传媒传递给我们一种错觉就是,这种和真正的贵族文化毫不沾边的虚荣和幼稚的形式氛围。

  这种贵族文化实际是一种肤浅、粗糙的文化氛围,这将源于幼稚而止于成熟,源于虚荣而将止于务实。

  一是文化的教养,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,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,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。

  二是社会的担当,作为社会精英,严于自律,珍惜荣誉,扶助,担当起社区与国家的责任。

  三是自由的灵魂,有独立的意志,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。而且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,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,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

  贵族这一无论是在称谓还是实质性的确认,都必须是与其品德、学识、行为相符合的。

  贵族精神的高贵之处,那就是干净地活着,优雅地活着,有尊严地活着。他不会为了一些眼前的现实利益,去背信弃义,去不择手段。

  基于这样一种意义上来讲,精神的贵族和所谓富有之人应该是没关系的。精神的贵族不一定富有,富有之人并不全是贵族。

  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  早读 天津最新雪情和路况!凌晨地震!暴雪中被困12小时!知名男星被曝打人!朝鲜突发!

  豪门不同命:曼城3-1逆转切尔西 皇马3-0甩巴萨10分 尤文赛季首败

  读书、思考、文化、史学,本号主要推送近现代史领域文、史、哲、政、法等方面优秀文章。

  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

  《编码物候》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

  努比亚红魔 150W 氘锋腾龙版充电头新增《三国志》联名版,999 元

  酷冷至尊推出新款 SickleFlow Edge 120 ARGB 系列风扇,优化扇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