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商局是我国近代设立最早、顶级规模的航运企业,它于一八七二年三月开始筹办,一八七三年一月十七日正式对外开局营业。招商局的设立,开创了中国民族航运业的先河,打破了外国航运业对中国江海航运的垄断,使中国的轮船活跃在祖国最大的内河长江和近海,出现在东亚、南亚港口,并横渡太平洋、大西洋,远航英美等国。招商局还将它的营业范围逐步扩大到许多经济领域。当第一批中国近代企业相继创办时,招商局进行数额不等的投资,包括开栗矿务局、上海机器织布局、中国通商银行、汉冶萍钢铁煤炭公司等。招商局在旧中国走过了七十七年的坎坷历程,一九四九年五月,中国人民解放上海,上海市军管会接管了招商局,招商局从此成为人民的企业。
一九七八年九月,交通部党组决定由我兼任香港招商局董事长,我提议由交通部外事局局长袁庚担任常务副董事长,主持招商局的日常工作。袁庚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过东江纵队的联络处长,在解放战争期间担任过两广纵队司令部作战科科长、炮兵团团长,是一位经过考验,有胆识、有能力的干部,我相信他能把招商局的事情办好。
为了贯彻党中央对港澳“长期打算,充分的利用”的方针,交通部党组于一九七八年十月研究确定了对香港招商局经营的方针:“立足港澳,背靠国内,面向海外,多种经营,买卖结合,工商结合”,以便加强我国在港澳的经济实力和发展远洋运输事业。
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不久,招商局根据党中央对外开放、对内搞活”的经济政策和香港招商局的经营方针,提出了筹建工业区的构想。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,袁庚在广州把这个构想向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刘田夫介绍后,刘田夫立即表示予以支持。十二月中旬,叶飞出国考察回国路经香港时,听取了袁庚的汇报后,亦当即表示支持。十二月十八日,叶飞和我在广州与广东省革委会副主任刘田夫、王全国商谈筹建工业区的问题,国家经委副主任郭洪涛和招商局的参加了会议。在会上主要讨论了工业区地址的选择和初期用地面积;原材料、产品购销和国外技术人员进出工业区;初期所需非技术工人数额等问题。刘田夫的态度很积极,他表示:凡是在广东省革委会的权力范围内能解决的问题省革委会负责解决。关于工业区的地址,商定到宝安县的沙头角、蛇口、大鹏三个公社实地察看后,根据三处的地理、经济条件及水电供应情况再作决定。接着招商局和广东省革委会办公厅的,先后到了蛇口、沙头角、盐田、大鹏地区进行了当地考验查证,他们都以为选择蛇口兴建工业区有利条件较多。刘田夫和我听取了汇报后,都同意这个选择。我们研究并起草了由广东省革委会和交通部联合向国务院的报告,我作了一些修改,经广东省革委会刘田夫等同意后,即派专人送到北京交通部,叶飞审阅后,召开部党组会议通过,于一九七九年一月六日上报国务院。
一月三十一日,副总理批准了我们的报告后,交通部派出一名总工程师带领了一个三十四人的工作组,于二月十一日到蛇口进行实地勘察,拟定了工业区的总体设计和“五通一平”(通水、通电、通航、通车、通讯、平整土地)的工程方案,认真研究了第一期工程的各个项目。二月二十八日,招商局和广东省公路勘察规划设计院、交通部第四航务工程局签订了蛇口工业区“五通一平”设计的委托书,开始了蛇口工业区的筹建工作。在筹建过程中,叶飞还多次邀请党中央、国务院领导到蛇口视察,取得党中央、国务院领导的支持。
我作为交通部第一副部长兼招商局董事长,自应责无旁贷地大力抓好蛇口工业区的开发工作,落实党中央和部党组的决定。为此,我三次到蛇口做出详细的调查,并组织有关人员座谈,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。
在一九七九年春,我国对如何对外开放,引进外资来开办工业区还没有现成的经验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们在蛇口开办引进外资的工业区,是要冒很大风险的,没有开拓精神是不敢这样做的。引进外资一定要解决“五通一平”,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,这就需要大量投资。投入了大量资金,如果外商不来办厂,就收不回投资,在我国的条件下,是、一个很大的问题。当时,社会上以至交通部内对我们开发蛇口工业区的做法议论纷纷,有的认为交通部是搞交通运输的,搞工业区是不务正业。在叶飞调离交通部后,这种议论就更多了,主管工业区开发的袁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,一度使工业区的筹建工作受一定的影响。我接任部长职务后,继续执行党组的决定,排除各种议论,坚决支持招商局把工业区办下去,精确指出一定要全力办好工业区,支持袁庚的工作。指出袁庚有水平、有能力,工作是胜任的,筹建工作是有成绩的。并要求交通部相关的单位,把支援工业区的开发工作做得更好。随着工业区的筹建不断取得进展,各种议论也就逐渐少了。
在开发建设过程中,招商局蛇口工业区的拓荒者们顶住压力,集中主要资金,以极大的决心和毅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工作,终于在八平方多公里的土地上兴建起三百多家三资企业(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、中外合作经营企业、外商独资经营企业)。昔日的一片荒滩秃岭,如今变成厂房星罗棋布,高楼鳞次栉比,港湾桅杆林立,水陆交通四通八达的现代化海港工业小城。蛇口工业区的开发被社会舆论誉为“蛇口方式”,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个率先对外开放的窗口。